智慧牙,俗称"智齿"、"净跟牙",是最靠近咽喉的牙齿,一般在18岁左右萌出。智齿是"用进废退"的生物进化论中的一个极好的例证。随着人类的演进,食物逐渐精细,颌骨发育不足,智慧牙作为人一生中最后萌出的牙,缺乏足够的空间容纳,常导致位置不正、无法正常长出,医学上称为"阻生牙"。对于正常萌出且有咀嚼功能的智慧牙,可以保留和保护。而位置不正的智齿,通常不具备咀嚼功能,属于"废用牙"。这种牙齿容易咬伤颊黏膜或对颌牙龈,诱发冠周炎或龋齿等,需尽早拔除。
那么该不该拔智齿呢?智齿是指人类口腔内,牙槽骨上里面的上下左右各一的四颗第三磨牙,因为这四颗第三磨牙正好在20岁左右时开始萌出,此时人的生理、心理发育接近成熟,于是被看做是“智慧到来”的象征,故称它为“智齿”——智慧之齿。
1.预防第二磨牙牙周及牙槽骨破坏:下颌阻生智牙的存在,特别是在近中阻生时,使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骨质丧失,使有功能的下颌第二过早松动。
2.预防龋病:阻生智齿本身及邻近第二磨牙的远中面皆易产生龋病。
3.预防冠周炎:当部分萌出时,阻生智齿的牙合面常为软组织覆盖,形成盲袋,成为细菌孳生的良好场所而引起冠周炎。如不拔除阻生牙,冠周炎可反复发作,且有逐渐加重并引起邻近间隙感染感的可能。
4.预防邻牙牙根吸收:有时阻生智齿的压力会引起第二磨牙牙根吸收,早期发现及早期处理有助于保存邻牙。
5.预防牙源性囊肿及肿瘤发生:如阻生智牙存在,则滤泡囊亦存在。虽然在大多情况下不发生变化,但也有发生囊性变而成为牙源性囊肿及牙源性肿瘤的可能性。
6.预防发生疼痛:完全骨阻生有时也会引起些不明原因的疼痛。
7.预防牙列拥挤:有学者认为,智齿对前面的牙有拥挤作用,引起和加重前牙拥挤。
部分人群在智齿萌发的过程中会诱发智齿冠周炎,出现牙齿疼痛,脸部肿大,不能咀嚼食物等情况,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邻近牙齿的龋齿、牙周炎、牙髓炎等疾病,引发剧烈的疼痛。
(2)智齿本身有龋坏或引起第二磨牙龋坏,或引起食物嵌塞时需要拔除。但如果第二磨牙破坏较大,松动明显不能保留时,可考虑拔除第二磨牙。如果此时智齿未完全萌出,有可能向近中移动萌出而代替第二磨牙;如果智齿已萌出,有可能作为牙齿基牙时,也可以保留。
1、智齿龋坏。智齿非常容易发生龋坏,因为智齿与旁边牙齿之间的间隙会形成一个盲带,食物残渣积累之后就很难清洁,长期积累食物残渣就会引起智齿或者邻牙龋坏。甚至还会引发智齿冠周炎,这种智齿建议拔除杜绝后患。
2、造成牙齿排列拥挤的智齿。如果智齿对邻牙产生挤压,不但会影响牙根的吸收,还会造成前牙拥挤影响美观。
3、单颗没有对咬牙的智齿。有的人长智齿只长一颗或者两颗,不是每个人都会顺利的长出4颗智齿。如果一颗智齿对面的没有长与之抗衡的另一颗智齿,不仅会影响咬合,还会产生疼痛。
4、阻生齿。这是一种常见的智齿类型,通常埋在牙槽骨内,如果感觉到疼痛,就需要及时的拔除。(编辑3002)